糖尿病足
什麼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慢性併發症之一,約4分之1的糖尿病患者患有此併發症。糖尿病病人足部傷口久不癒合,
就會增添感染風險,再者若持續傷口潰瘍、潰爛、發黑,恐引發敗血症,嚴重壞死可能需進行截肢。
*圖片版權為傷口照護服務網所有,翻印必究
糖尿病足的成因
-
神經血管病變
糖尿病患者體內的高糖環境會傷害到患者的神經系統,引起全面性的神經傷害,如以下三種神經∶
-
感覺神經異常∶由肢體末梢的腳趾、手指出現感覺遲鈍的問題,未來這些地方若有傷口流血或皮膚潰爛,患者不易察覺。
-
自主神經異常∶皮膚出汗量會減少,皮膚過度乾燥時容易龜裂產生傷口。
-
運動神經異常∶影響足部肌肉運動,施力不良也容易讓足部變形,更容易產生運動傷害而造成皮膚的損傷。高血糖會持續對神經造成傷害,會讓神經系統出現異常的放電情況,常出現是觸電感、針刺痛感、灼熱感和異痛感等,常發生在夜晚、嚴冷和酷熱的環境時,糖友常常會由腳逐漸蔓延到手。
-
周圍神經病變
糖尿病的高血糖環境會容易讓小動脈出現粥狀硬化的問題,尤其容易出現在血管分叉處像小腿等處的血管,影響 腿部末梢的血液循環,讓傷口癒合緩慢,且易出現皮膚潰瘍。
-
周邊血管阻塞
當下肢血管發生阻塞時,會造成小腿肌肉疼痛(尤其是走路時),足部脈搏變弱或消失、腳溫變冷等,嚴重者還會發生壞疽。
-
感染
糖尿病人有白血球功能較差的現象,加上血管病變造成的缺氧,再加上血糖高,提供了細菌繁殖的環境。
糖尿病足的症狀
若糖尿病患者已出現痛感遲鈍症狀時,平時就要多留心自身身體狀況,當有以下症狀時就要留心注意,建議進一步就醫檢查。
-
皮膚易乾裂、搔癢,尤其在腳跟周圍
-
腳部出現雞眼或許多的老繭(胼胝)
-
不尋常或持續性的腳臭問題
-
有感染香港腳,甚至出現灰指甲等
-
腳部易有甲溝炎(俗稱凍甲)問題
-
腳部皮膚出現異常的顏色、發熱與脹痛
-
腳趾外觀出現變形(拇指外翻)
-
腳部出現開放性傷口(可稱潰瘍,也就是不會癒合的傷口)
皮膚乾燥
甲溝 炎(凍甲)
雞眼
拇指外翻
灰指甲、香港腳
裂傷
潰瘍、壞疽
*照片版權為張舜程醫師所有,翻印必究。
糖尿病足部如何治療?
若是糖尿病足部傷口潰瘍已產生,要儘速就醫防止感染。
首先會評估患者傷口的範圍、嚴重度、神經病變及血液循環狀態後,治療步驟如下∶
糖尿病足V.I.P.D.F.治療計畫
V.血管重建手術
經檢查血管病變與阻塞,需要時則進一步運用經皮血管造形術或足部的下肢動脈繞道手術以便重建周邊血管阻塞改善血液循環。
I.生物膜感染控制
常以X光片或探針評估患部感染嚴重度,並針對細菌培養結果給予抗生素治療。
P. 減壓
適當疏散受傷部位的受壓情形如:讓患者臥床休息、以支架固定患肢、借助拐杖或輪椅行動、穿著專用的軟鞋墊硬鞋底鞋子等。
D. 清創
如有膿瘍或壞疽,應施予手術進行切除引流、清創以去除壞死組織及局部傷口感染。
F.敷料加速癒合
傷口一旦清創後,往往有骨骼、肌腱及關節的暴露,為了防止足部乾燥壞死、再度感染,加速傷口癒合,
敷料的選擇與使用非常重要,有助於傷口癒合。
含銀的敷料可預防感染
(如:銀離子軟膏)
傷口敷料墊則可促進肉芽組織長肉
*照片版權為張舜程醫師所有,翻印必究。
糖尿病足部如何照護?
-
每天檢查雙腳:每天檢查足部是否有水泡、紅腫、破皮或龜裂的狀況。
-
每天洗滌雙腳、潤滑足部皮膚
-
定期修剪趾甲:趾甲應直線修剪,但不要剪太短並用鈍頭挫刀磨光兩側邊緣,以 預防甲溝炎。
-
穿著合適的鞋襪:穿著舒適合腳的鞋子和柔軟吸汗的襪子,以保護足部;每天換上清潔、柔軟的襪子,不可以太緊或太鬆,而且不可以有破洞。
-
血糖控制∶良好的控制血糖,有助於傷口癒合;遵從醫囑按時服用降血糖藥物或注射胰島素。
-
傷口照護∶由醫師選擇 合適的敷料,並遵照醫護人員指示進行換藥。請每天觀察傷口的變化情形,如有下列情形應立即就醫;傷口周邊有紅、腫、熱、痛、範圍有擴大或顏色改變、傷口的分泌物增加且有惡臭味及不正常的顏色。
-
抬高雙腳∶每日於睡前執行,將腳抬高2個枕頭高度,持續15分鐘。
糖尿病足部如何預防?
為了防治糖尿病足的產生及惡化,預防重於治療,讓病患及家屬對糖尿病足的病變有所了解、警覺與正確的足部照護方法。
-
控制血糖是保護糖尿病病患遠離糖尿病足的不二法門
-
定期檢查足部的皮膚,確保皮膚完整,以發現繭、雞眼、裂縫、水泡、紅腫、擦傷、潰瘍、指甲不正常等現象等。
-
確實維持足部清潔與乾淨。
-
應在下午買鞋(因下午腳較大),且應站著試鞋,兩隻腳都得試穿。
-
避免買前頭尖的鞋子,以免腳受傷。
-
避免穿拖鞋、涼鞋,以免因感覺遲鈍,而造成踢傷。
-
嚴禁抽煙,因尼古丁會使血管收縮,造成足部血液循環減少。
-
遠離任何不正確的足部保暖熱源,以免造成燙傷引發感染。
-
避免用過熱的水洗澡。
-
腳部有傷口或雞眼、繭時,應就醫避免自行任意塗藥或處理。